新平新闻网
  1. 首页
  2. 正文

礼赞乡土英杰 传扬民族文化——峨山本土音乐人魏如祥的艺术人生

发布时间:2024-07-25 09:18:56

24183328f95i

魏如祥最大的爱好除了创作音乐作品,就是拉拉心爱的二胡。

□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平 文/图

在玉溪,很多人不知道魏如祥的名字。但是,倘若你是一个喜欢唱歌的人,或许听过他创作的流传甚广的歌曲《彝家小阿妹》;如果你喜欢花灯,或许看过他作曲的花灯戏《朱德与范石生》;特别是喜爱山歌的群众,一定听过他的许多风格独特、旋律优美、节奏欢快的彝家小调,如《欢迎你来彝家玩》《姑娘伙子来跳乐》《彝山敬酒歌》。

魏如祥,1949年出生于峨山县,国家三级演奏员,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。1975年就职于峨山县文工队,担任主弦兼音乐创作工作。他擅长演奏板胡、京胡、高胡、月琴、三弦等民族乐器。50年来,他参与创作了近百部音乐作品,其中小彝剧《顺英养猪记》于2023年9月参加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,获“优秀节剧目奖”;彝族舞蹈《教牛歌》曾代表中国参加中国、老挝、缅甸、泰国四国文化交流艺术节演出,深受好评。今年初,在友人的提议、鼓励和支持下,他把部分作品收集整理编订为《魏如祥音乐作品选》,与广大音乐爱好者共同分享。

用音乐塑造地方名人形象

记者多年前看过花灯戏《朱德与范石生》,印象深刻,至今还记得当年的场景。那缓慢有力的丝弦响起,简洁明了地勾勒出一个沉思彷徨的人物形象;紧接着一段紧凑密集的弹拨快板,预示着革命风暴来临。此时,饰演范石生的演员唱出铿锵之词:“弃文从武随孙文,戎马一生走天涯;辛亥重九反帝制,讨逆北伐铲军阀……”这是魏如祥参与创作的向峨山本土英雄人物致敬的作品,这样的作品除了《朱德与范石生》,还有《金凤花开》《彝山雄鹰》等。其中《金凤花开》讲述的是峨山革命前辈李桂英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,《彝山雄鹰》讲述的是空军少将杨国祥的英雄事迹。魏如祥说:“峨山山川秀美,人杰地灵,古有周于礼、董一道,近有范石生、李桂英、彭寂宽及杨国祥。特别是杨国祥,我从小就听着他的英雄故事长大,对他有着不一样的崇敬之情。我花了二三十年时间为他们写花灯戏,不仅是为了歌颂他们,而是想让他们的家国情怀代代相传。”

7月初,记者来到峨山县魏如祥老人家里,他坐在书桌边修改新作《歌唱聂耳母亲彭寂宽》的曲谱。这部作品的词作者是他的老朋友郑彝忠,他们已经合作了几十年,共同创作了许多广受群众喜爱的歌曲。5页手稿的《歌唱聂耳母亲彭寂宽》被他用钢笔修改得密密麻麻,犹如天书,常人难以辨认。在最后一页最末一行,留有创作日期——2024年5月。可以看出,两个多月来,他每天都在精雕细琢、耐心修改这部心爱的作品。

以群众为师,在生活中感悟

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,魏如祥从小喜爱吹拉弹唱,月琴、三弦、四弦等民族乐器,拿到手上,一学即会,一会即通。1963年小学毕业,他加入双江生产大队的文艺宣传队。因为他爱学,学得快,没几年就成为宣传骨干。1970年,他被选入峨山县样板戏学习班学习,接受正规的音乐培训,让他受益匪浅。1975年,峨山县文工队成立,他又被选入文工队,担任主弦兼音乐创作工作,创作花灯、歌曲及舞曲。

20世纪90年代初,他和好友金鸿为、陈振中等到哀牢山采风,金鸿为写了《彝家小阿妹》,陈振中写了《歌唱家乡哀牢山》。回峨山后,他为好友的这两首歌词谱了曲。很快,《彝家小阿妹》不胫而走,成为流传甚广的歌曲。《姑娘伙子来跳乐》是他在峨山乡下采风时听到的彝族小调,没有过门,开口即唱,反反复复,仅有四句。他记下小调的曲谱,回县城后就将小调改编成同名歌曲。《多依树下等着你》也是他在峨山乡下采风时创作的歌曲。那次他遇到了老毕摩龙祥旺,聊得很开心。老毕摩为他唱了一首古歌,他觉得好听,让老毕摩再唱一遍,可是老毕摩每唱一遍都与之前所唱的略有不同。回县城后,他就把老毕摩最初唱的版本改编成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歌曲《多依树下等着你》。

回首往昔,魏如祥说:“虽然爱好音乐,但是刚开始作曲的时候,不知简谱为何物。后来,我笨鸟先飞,勤学苦练,先学会简谱,又学会作曲。早些年,写过二三十个小戏,演完即丢,没有收集,现在大多都散失了。20世纪80年代,我写了《月夜乐》,参加玉溪地区文艺调演获奖,得到好评,给了我巨大的创作动力。”从那次获奖后,他的音乐创作越来越勤奋。平日外出,突然想起一段旋律,却没有带笔记本,就把旋律写在白衬衣上,回家后再把它整理出来。有时看书,看到精彩处,情不自禁地哼起来,哼着哼着,有了感觉,也会把所哼的旋律记下来。自从有了智能手机,平时出门不用再带纸笔,来了灵感,想起什么旋律,就一边哼唱一边用手机录下来,回家后再慢慢整理。他的很多优秀作品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记录下来的。

心中有爱,眼里有光

音乐人钱金波与魏如祥相识多年,对他的音乐耳熟能详。钱金波认为,魏如祥对滇南彝族跳乐调、白话腔、哭丧调等音乐艺术都做了深入研究,他创作的《阿色阿热》《一路采花水上来》等作品无不体现彝族乐观、坚韧、真诚、团结的精神。他的作品与众不同之处在于:一是有着深厚而丰富的玉溪花灯元素,如《哇家玉溪高古楼》《一颗纯洁的心》等,不管歌词怎样变化,优美动听的旋律总是能信手拈来,水到渠成;二是有着鲜明灵动的滇南彝族山歌小调风格。他说:“心中有爱,眼里有光,音乐创作亦是如此。魏老师熟练地将各种民间音乐元素融入不同的作品中,表现了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。”

对于魏如祥的音乐作品,玉溪师范学院的音乐教授龙华祥评价说:“魏老师的音乐创作,其旋律具有滇中、滇南彝族民间音乐特质;民族和声的运用,使其作品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,又有鲜明的现代意识。从魏老师的音乐作品中,总能感受到彝族文化的深厚底蕴。他创作的每首歌曲,都体现着彝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”

如今,魏如祥召集一批音乐爱好者组建乐友联谊艺术团;参与收集编订四大册手抄本《歌曲乐曲选编》;组建峨山古乐团,传承本土洞经音乐;组建峨山老年合唱团,10多年来一直在开展活动……退休多年的他还在发挥余热。